如何从形式感规律选择适宜的平面艺术品?

如何从形式感规律选择适宜的平面艺术品

引言平面艺术的美学价值更多的是以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为标准,而这些内容对于实用性艺术来说似乎可以炒作的内容过分多了。以至于纯艺术在当今社会成为了猛虎。没有经济实力,没有社会地位的很难涉足,对于满足普通消费者对美的追求来说这是一个无情的豪赌。那么可以让普通消费者自己能辨别和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品才是解决的途径的第一步。而这篇论文主要就是阐述怎样从形式感规律选择适宜的平面艺术品。

 

把如何选择一幅平面艺术品的步骤分为三步

第一步怎样选择合适的内容

关键词题材构图轮廓明暗形式感

第二步怎样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关键词主体色色相主体色色调主色和辅色的关系——色相型

第三步怎么选择合适的包装

关键词画框环境功能环境色灯光运用

 

一、怎样选择合适的内容?

关于题材,目前题材的划分一般为人物、风景、花卉、抽象。这部分的选择可根据自身喜好来定。人物的局限性相对来说要大一些,比如肖像画如要悬挂在私人空间除非画面内容是购画者自己或者相关的人。如果是装修背景是古典欧美风格,悬挂古典人物作品也是不错的选择。风景和花卉可运用的空间要大些,自然风格往往很容易被接受。抽象的艺术作品更适合放在环境利用率比较高的现代装修风格当中。关于题材在这里只作为铺垫内容,就不加赘述了。

关于构图,一幅好的平面艺术品往往吸引我们注意的是画面主体,然而在选择一幅真正好的艺术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不仅仅是画面的主体,还有背景也是同样重要的。在视觉的感受中,我们接受的信号其实是由形状组成的巨大集合,而我们是通过物体的形状来认识的。写实派所描绘的主体比印象派的清晰,这是由于他们研究的方向不同造成的。写实派研究的是怎样将物体的各个细节描绘的更加具体所以他们的作品在光影的明暗上下足了功夫,而印象派则是研究色彩在各个自然时间段中的变化,色彩的微妙变化则成为了研究的对象。从后印象主义到现代艺术的研究对象逐渐从外向的物体变成了画者自己,也就是说画者世界观的表达成为了研究的对象,这和近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顺着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各个艺术流派其实都有自己的市场,不过由于炒作现代艺术的原因把其他绘画艺术的空间占用得过分厉害,给人造成了一个错觉——现代艺术等于艺术。现代艺术研究的是画者个人的世界观,这个领域很难量化就不作为这里的主要讨论对象了。

那么一个好的构图有哪些原则呢?

1、主体明确,背景为主题服务。怎么才能让主体明确呢?首先主体应该占有画面的主要位置,第二主题和背景有联系但又是分开的。这里要解释一个叫泛对称的概念,什么叫泛对称。如图《视觉心理学》82页。绝对对称给人一种威严感和不可侵犯的感觉,中国的故宫博物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法院标志上的天平也有一样的效果。大自然中我们看到的多数情况是一种泛对称的情况,比如生长茂生的树,多数情况下的人体很难看到象哨兵执勤时站立的姿势。模特在T型台上的潇洒走姿也是一种泛对成。在古典的人体绘画中为什么很难看到正面的姿态也是这个道理。人体的姿态好不好看,有一个很简单的辨认方法,那就是看他的轮廓。如图《素描的诀窍》194页消极边缘和积极边缘。那么造成画面主体不明确有那几种基本情况呢?第一个主体位置被边缘化。第二个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含混不清。第一种情况主体显然没有在画面中占有有利地位,可以通过向画面中心靠近或加大主体占有面积来改变,但是不是说主体越大就越明显。如图《配色基础原理》100页领地。主体的领地面积大小也可以决定主体的地位。还有主题物和陪衬物在大小比例上也会影响主体物地位,比如陪衬物过与明显。第二种情况主体与背景在色彩的对比上过于弱化也会导致主体不明确。比如缺乏明度对比或色相对比。写实画派更喜欢运用明度对比,所以大多数人物画的背景都很深,而印象派喜欢用色相对比,背景多为冷色,而主题多为暖色。主体不明确会给人以什么感觉呢?如图《配色基础原理》90页。

2、画面应具备形式感。“法国美学家苏里奥认为,美学和艺术学是“形式的科学”,而自然科学则是“内容的科学”。从艺术在人类社会所扮演的角色来看,艺术重形式、重感觉、重直觉,是有道理的,扬长避短才是最佳选择。如果有一天美术家和艺术理论家都来大谈主义、透视灵魂、表现哲理,这对于美术界和哲学界的双方也许都是一种不幸。”吴冠中先生曾以他艺术家的激情进行饶有意味的论说:“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是利用形式这一唯一手段来为人民服务的,要专门讲形式,要大讲特讲。……形式主义在其他领域被赶得像丧家犬,唯在造型艺术之家是合法的,是咱家的专利!”那么什么才是形式感呢?简单来说就是简单重复中寻找变化。如图《视觉艺术心理》20页、49页、50页、61页、83页、84页、94页。以梵高《星空》为例,这幅画的形式感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看“简单的重复”,梵高的笔触就是一个简单的重复,整个画面除了树木而外全部都是横向用笔,当然这个树木的竖向用笔就成为了简单中的变化。其次主题是天上闪烁的星星,但是除了星星是暖色而外,其他地方均为冷色。冷色成为了“简单的重复”,而黄色的星星成为了变化。假设他把星星全部换成冷色,这幅画将还有看点吗?一首好听的音乐,它的音轨基本被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且重复的背景气氛音,一般现代音乐都会选择有节奏的鼓音这个元素。一种是主体音,它负责推动音乐从低沉到高亢。如果一首歌从头到尾都是高亢或则低沉没有变化的话,听的人会难以接受并很快厌倦。简单的重复是烘托气氛的法宝,就像写散文总是要对背景精心描绘一样。变化就是在这种气氛中的一种升化。就像大家昭九晚五的生活希望有所变化一样,所以各种节日或娱乐活动就产生了。

二、怎样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在讲色彩搭配前我先简单的讲讲色彩四大属性。

首先色相,简单的说就是一幅平面艺术品整体的色彩倾向是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中的那一个。这可以近一步分为冷色、暖色和中间色。如图冷暖色环。紫色和绿色由于是在冷暖色的过渡区域所以被称为中间色。偏黄的红是极暖色,偏紫的蓝是极冷色。

其次明度,简单来说就是物体转换为黑白色时的深浅变化。在写生过程中,光线强写生对象的明度高,光线弱写生对象的明度低。

再来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干净程度。如图《配色全攻略》29页。中间的色带为纯度最高的区域,向两边降低了纯度。向左提高了明度,向右降低了明度。

最后是色调,色调是最难理解的部分,它是一幅平面艺术品整体色彩相互关系是否和谐的标准,就是我们常说的色调统一。色调是纯度和明度的集合,大致分为以下6个色调。纯色、明色、淡色、淡浊色、浊色、暗色。如图《配色基础原理》32页。

以上解释这些是为了,让大多数人看到这些名词的时候不被吓到。其实他们很好理解。下面我提供了几幅色调不同的几幅色彩请大家试验一下,看看大家更喜欢那一幅。如图很好,其实大家都更喜欢色调统一且有所变化的画面,画面主体突出也是很重要的。并且冷色的背景更容易被人接受。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看如图《配色基础原理》121页,我们是怎样看到色彩的呢?白色光照在一个物体上的时候,反射到我们眼中的色彩我们称它为物体固有色,但是物体固有色其实恰恰是这个物体不吸收的色彩。很有趣的是绿色代表生命,而绿色恰恰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所不要的色彩。我们都知道白色光被三棱镜折射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带有色彩的光线,它们的波长其实是不一样的。红色到紫色波长是逐渐变短。比红色光波更长的是红外线,比红外线波更长的是无线电波。比紫色波更段的是紫外线,比紫外线波长更短的是x射线。波长越短穿透属性比反射属性强,波长越长反射属性比穿透属性强。我们人类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光来看到物体的。所以红色更容易引起注意,而越靠近紫色更不容易引起注意。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平面艺术品的背景都相对于主体色彩要冷些的原因,因为这样能更有效的突出主体。

其次如图《光与光学》24页,眼球构造。人的眼球视网膜是由两种感光细胞组成,一种名为感光杆状细胞,一种为感光锥形细胞。如图可看见他们的分布情况。视网膜形状如图,视网膜中心有个名叫中央凹的区域,这个地方的主要细胞由锥形细胞组成,锥形细胞在这个区域最密集向四周减少。而杆状细胞分布在周围向中央凹减少。它们的工作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杆状细胞呈网状结构并同时工作。而锥形细胞呈点状结构独立工作,并且锥形细胞还分为三个型号,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光线最敏感,红、绿、蓝恰好就是光的三原色,所有的色彩都是由这三种光组成。当我们直视一个物体的时候,物体的反射光线主要映射在中央凹的区域,这时我们能很好的辨析色彩,但是周围的情况,我们只能感受到大体的形状,而不能很好的辨析色彩。这些只能辨析大体形状的区域就是杆状细胞在工作,它们是呈网状结构,主要功能就是辨析形状。这个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平面艺术品,画面的主体色要比周围纯度高的原因。而且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的数量比例是20比1,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认识一个物体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形状认识,也是在绘画的初期打大形的时,不要直视物体的原因,这时直视物体会造成过分刻划细部而忘记整体效果,应该用余光观察物体形状。如果把一个苹果的形状遮蔽,只透露出一小块红色的表面,我们是不能知道这是一个苹果。色彩的作用是告诉我们它是否新鲜。

那么画家在绘画作色的过程当中,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一幅画它最大面积的色彩的色相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中的那一种。暖色的倾向意义是兴奋、活力、能量。冷色的倾向意义是干练、简洁、冷静。然后看最大面积的色彩整体的色调是纯色、明色、淡色、淡浊色、浊色、暗色的那一种,色调上越靠近纯色越活拨、干净、单纯,越靠近暗色越世故、沉稳。再看最大面积的色彩和小面积的色彩是什么样的色相关系。解释一下色相关系是什么,它大致分为对决型、同相型和全相型。如图。对决型就是冷暖对比最强烈的色彩关系,在色环中呈直线位置。同相型几乎没有冷暖对比在色环中色彩关系紧临,全相型是色彩关系最活跃的,色环中的所有色彩都在画面中出现。对决型给人一种实用、高效感,同相型给人一种和谐、无碍、单纯、纯粹感,全相型给人一种灵活、开心、活拨感。色彩搭配就是由这三个基本步骤完成的。总结一下,先看整体画面是冷、暖、还是中间色,再看色调是否统一,以上两个步骤可以理解为形式感中的“简单重复”,接下来看主体色和辅助色的关系,对决型和全相型就是形式感中的“变化”比较大的关系,而同相型就是“变化”比较小的关系。另外同相型关系要突出主体的话更多的是采取加大明度对比来完成的。而这种“变化”是需要大还是需要小是由画面悬挂的环境决定的。如果要针对一个环境寻找合适的平面艺术品,不能单纯的看以上的三个步骤一方面合不合适,要综合三个步骤的每个环节来决定。

关于白色的运用,一幅画面过于沉闷,可以在画面中加入白色块面,这样的“留白”可以顿时改变画面的沉闷状态。“留白”也是重复中寻找“变化”的一种方法。

关于色彩感中的“有”和“无”。刚才已近提到我们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光来看到物体的。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错觉试验。如图,为什么同样面积的黄和蓝色,黄色看上去要大些?为什么同样面积的黑色和白色,白色看上去要大些。这和光线的反射属性是有关系的。黄色比蓝色更能反射光线,浅色比深色更能反射光线。反射强的色彩更能给人以“有”的感觉,反射弱的色彩更能给人以“无”的感觉。反射强的色彩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反射弱的色彩更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利用这种错觉我们可以更好的让背景为主体服务。在服饰色彩搭配中,引起注意的服饰一般具有某种功能性,比如消防员。而高档时尚的服装往往色彩不是很能引起注意,这和穿衣服的人的社会地位有一定关系,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注意社会影响,不容易引起注意的色彩可以说是一种保护色。所以色彩是要开放些还是封闭些要根据所使用的环境来定。

 

三、怎么选择合适的包装

一幅平面艺术是否需要包装?现代艺术代表一种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给人一种实用和高效的感觉。在小空间中用现代艺术的作品悬挂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所以现代艺术作品很少有复杂华丽的画框来包装,甚至不用装裱也可悬挂。自由、轻松、滑稽、无主意的绘画风格可以释放现代人工作后的负担。古典艺术和印象派作品就很少有不装裱的习惯了,但是在选用画框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画框的色彩不要和画面色彩对比太大。

第二选用金色画框时,金色反光属性要和画面合适,画框不能比画面更容易引起看画者的注意。。

第三画框的装饰花纹的精细程度最好能和画面的精细程度一致。

画框的选择要基于对画面服务为宗旨,也是形式感中“画面重复的一部分”,不易过分突出。

我们怎样根据环境来选择悬挂何种绘画风格呢?

如果不考虑装修风格的具体深刻含义的话,我们会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作品。因为含义是用文字来解释的,如果不考虑文字上含义是否符合,单从感觉上看合不合适会出现更具有创造性的搭配。

简单来说,先看环境色调是属于纯色、明色、淡色、淡浊色、浊色、暗色的那一种。画作是在环境中是属于烘托气氛的还是属于吸引注意为目的。在大厅进门正对的墙面上可选用与整体环境对比大一些的作品。在小环境中为了烘托气氛可选用作品面积较小的画,画面色调可和环境保持一致,这样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如果画面寓意比较深刻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可以放在比较容易观看的位置。比如总经理办公室背后悬挂比较威严的作品,起到一种震慑的作用。会议室是一个比较容易引起争论的地方,并且更容易让人感到时间过得太慢,所以悬挂的作品应冷色较适合,因为红色会激化矛盾,让人感到烦躁。

关于灯光的运用,原则上所有的平面艺术品都最好能有射灯照射。这样可以更好的让艺术品发挥它的价值,但是灯光的明亮程度是有要求的。首先还是要围绕作品在环境中是属于烘托气氛的还是属于吸引注意为目的,由这个目的来决定灯光的强度。油画作品不易用太亮的灯光照射,容易产生反光从而影响环境效果,一般15瓦的节能灯已经足够。大幅作品最好能30mm到50mm有一盏射灯为宜。灯光用白色光还是暖色光?白色光偏冷照射能基本还原作品本来的色彩同时让画面中冷色更加鲜艳,如果用暖色光画面中的暖色部分会更加的鲜艳,但冷色部分会变的不容易看清楚。大幅作品建议用白色光和暖色光交替照射呈一字形排列。

 

信息发布:成都极典美育www.028draw.com

Copyright www.028draw.com 极典美育 2005-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XuQiao
所有网站内容均为原创,严禁任何未经标注网站域名的转载。法律顾问刘颖律师将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的责任。